超逸绝尘网

穆桂英、杨四郎、孙悟空、姜子牙…山西这座寺庙里,有一“卷”特殊的古代人物故事

穆桂英、杨四郎、孙悟空、姜子牙…山西这座寺庙里,有一“卷”特殊的古代人物故事

原标题:穆桂英、卷杨四郎、穆桂庙里孙悟空、英杨有特姜子牙…山西这座寺庙里,郎孙有一“卷”特殊的悟空古代人物故事

▲ 长治壶关县真泽宫当央殿木雕全景

在山西长治壶关县,

有一座真泽宫,姜牙

俗称“奶奶庙”“二仙庙”,山西殊

是座寺祭祀供奉晋东南地区司雨之神

冲淑、冲惠的古代故事道观建筑。

其以宏大的人物规模、雄伟的卷气势、

奇巧的穆桂庙里风格、独特的英杨有特工艺令人赞叹。

当央殿,郎孙

是悟空真泽宫内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筑,

现存为元代遗构。

当央殿前檐下的人物故事木雕,

题材丰富,雕工精美,

极具写实性。

本期推出的是,

壶关县文物博物馆副馆长杨冠先生文章——

真泽宫当央殿

前檐木雕人物故事内容考释

真泽宫位于山西省壶关县东南50公里树掌镇神北村,是祭祀供奉晋东南地区司雨之神冲淑、冲惠的道观建筑,也是全国祭祀供奉真泽二仙最大的道观建筑。

真泽宫原名二仙庙,创建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坐落在翠微山之北,神郊河南岸,规模甚小,一进院落。宋开宝八年(975 )、大中祥符五年(1013 )多次重修。宋崇宁四年(1105 )赐额“真泽宫”,政和辛卯年(1111)赐封二真人号,长曰“冲淑”,次曰“冲惠”。元至元五年(1339),再次修葺真泽宫。明万历二年(1574),当地民众将庙迁到神郊河北岸(即今址),建筑全盘移建,神像移塑,碑刻随迁大约一半。明万历十五年(1587)增建了山门,又于崇祯三年(1630)重修山门。清乾隆三十年(1765)形成五进院建筑格局,民国期间屡有修缮。

2006年,真泽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三进院落,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排列有香道、牌坊、山门(戏楼)、当央殿、真泽寝宫、后宫殿;两侧对称有东、西望河楼,小戏楼,看楼,廊屋,钟、鼓楼,插花楼,梳妆楼等二百余间。

真泽宫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建筑的价值,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从元至清都有,脉络清晰,特征明显,是研究晋东地区宫观庙宇建筑的宝库;二是碑刻的价值,围绕二仙文化的碑刻,从唐代二仙父母坟茔的墓碑,到宋代的赐额碑,历经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的碑刻,共35通,为研究二仙信仰的起源和发展,及宫观的时代变迁、书法的演进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是重要的石刻地方志书;三是真泽宫当央殿前檐下的人物故事木雕,题材丰富,雕工精美,极具写实性,体现出明清社会所崇尚和弘扬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为我们展现了古人的内心和情感世界。

现我试将它们所雕的内容逐一进行阐释,谬误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真泽宫 图源:山西画报 王广湖 摄

基本情况

当央殿下人物故事木雕雕刻于当央殿前檐下普拍枋和阑额挂落之间,当央殿共五间,每间为一组,共分为五组,离地面约4.2米,因为安放木雕的缘故,将阑额挂落向下推移,可谓匠心独具。

五组木雕总长约14米,每组雕刻共由三幅木雕构成。三幅木雕高皆0.46米,但长短不一,在0.8米至0.93米之间,而且中间木雕稍长。采用圆雕手法,雕工精细,栩栩如生。背景衬托以连枝藤蔓,主体场景及人物皆用白色腻子层打底,外再施以颜色,角色分明,形象生动。为便于说明木雕内容及人物特征,从左至右,暂把五组雕刻共计15幅编为1-15号。

▲真泽二仙宫当央殿

雕刻内容

▲1号木雕

1号木雕,共雕人物四个,一女三男。

最左面为一年轻女子,梳垂于两鬓的高髻,上身穿宽袖短衣,下身着裤,裤管高挽,左手微曲抬起用食指和中指同时指向前方,嘴巴微张似乎在说着什么;在其前方是一老者,头戴笠帽,髭须飘洒胸前,双脚好像穿舄,十分生气的样子,双眼圆睁,右手提篮,左手正在挽起右膊衣袖。在她们二人的右上方有两个人,头戴小帽,穿窄袖衣,下穿褶裤,一个背后插着荒桑棒,右手拎着一条金鲤,另一个则是右手拿着荒桑棒扛在右肩上,二人皆左手向上指,眉眼间作无赖跋扈状。

此幅木雕故事为“打渔杀家”,也名“讨渔税、庆顶珠”,改编自明末清初的小说《后水浒传》中李俊抗渔税的情节。木雕中的老者当是萧恩,其身后是他的女儿萧桂英,他二人可能是立于浅滩中,正在和丁家派来收渔税的丁郎等人论理,两下对比之下,可以看出一方是怒目圆睁,一方是嚣张跋扈,一出怒抗渔税的好戏就要上演。

▲图三 2号木雕

2号木雕,雕刻人物4个,表现的是一幅激烈的古代战争打斗场面。

最右手为一军士,上身穿皮甲,下身穿长裤,双手执一旗,作奋力向前跑状,头还扭向身后,似乎在跑的同时还在不时观察瞬息万变的战场动态;军士的身后为一员小将,头戴插两根雉尾的束发冠,一身铠甲,腰间系带,骑在奔跑的战马上,手拿一杆长枪正反身回刺;小将身后,紧随一员老将,身骑战马,头戴忠静冠,三绺须鬤随风摆动,身穿长袍,腰间系带,下穿长裤,脚蹬黑色短靿,手中兵器现已损毁,但从高举的双手来看正欲向前面的小将打下,画面富有张力,表现了战争的激烈与紧张;在老将的左面,又有一将军,三绺胡须飘洒前胸,骑着战马,头顶盔甲,身披全甲,但手中并无兵器,似是左手抓缰正拨转马头,右手抬起向前奋力抬起,张大嘴吧好像正大声喊着什么。

▲2号木雕中罗成的回马枪

2号木雕最主要的表现内容肯定是在中间两人的打斗上,而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典型特征就是那员小将的“回马枪”,表现的正是明、清至今流行不衰的小说《隋唐演义》中的少保罗成回马枪刺靠山王杨林的故事。关于《隋唐演义》的故事,版本甚多,但诸多版本中唯一对靠山王杨林形成相克关系的就是北平王罗艺的儿子少保罗成。在这幅木雕里,首先是要表现罗成的武艺高强和心狠手辣,最重要的是要表现秦琼和杨林的爱恨情仇,面对国仇家恨又英雄相惜的错综复杂关系和情感。

▲3号木雕

3号木雕,雕刻为人物4个,最右者一人黄面庞,髭须垂于胸前,头戴凤翅盔,上身穿窄袖蓝袍外披战甲,脚蹬乌靴,右手执马鞭,左手握缰正往回拨转马头。最左边三人,上首一人黄脸庞,头戴展脚幞头,颔下黑胡须飘然垂下,身穿宽袖袍服,腰间系带,骑马作向前奔驰状;下首两人,年纪较轻,右面一人枣红脸,面上无须,头戴展脚幞头,身穿宽袖袍服,双膝微屈,双手作揖作正欲下跪状;另一人紧跟其后头戴绿色展脚幞头,黄色面庞,面上无须,身穿宽袖蓝袍,腰间系带,脚穿黑靴,正双手作揖跪于地上,两人均抬头看向最右面骑马披甲之人,似是作逢迎状。

这一雕刻表现的应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最右者顶盔披甲者为韩信,左侧骑马者为萧何,故事出自元代金志甫的杂剧《追韩信》,也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代表性图案,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最好写照吧。

▲4号木雕

4号木雕,雕刻人物4个,很明显分为两个阵营,右边三个一起合力斗战左面一人。

右面靠左第一人,尖嘴猴腮,头戴金箍,赤脚无鞋,浑身灿金,双手举过头顶正奋力与最左者相斗,手中武器显是已毁,但形象生动,使观者一眼就认出正是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

▲齐天大圣孙悟空

紧跟其后猪嘴大耳,肚滚腰圆,身穿齐膝蓝衫,腰间、胸前皆扎带,胸前结络,脚穿黑靴,双手举过头顶奋力向前,武器已毁,正是原天篷元帅、高老庄门前的娇客、净坛使者、唐僧西天取经团队的二师兄猪悟能;在其后者身穿绿衫,圆眼环睛,头上峥嵘两角,颔下络腮似针,脚下黑色长靴,双手执棒向前(为武器的部分),正是玉帝驾前卷帘大将因打碎琉璃盏而被贬下界流沙河的沙悟净;

▲悟空、悟能、悟净

再看那师兄弟三人共同对抗的妖怪,身穿绿色袒右式长衫,襟边黄锦镶边,脚蹬黑靴,枣红长脸,鼻孔外翻,细眉鹰眼,黑色嘴喙朝下,双手武器已毁;但从雕刻表现的内容来看,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所描写师兄弟三人一起与之大战的妖怪还真没几个,一般来说,妖怪们的作战能力要论单打独斗,一个孙悟空就能搞定,除非是那些有特殊本领的,如水中的妖怪,因为在水下的话齐天大圣的本领是施展不开的,这个短板在孙悟空跟随唐三藏后第一次遇到流沙河的沙悟净就能看出。

原著中第二十二回,悟空和八戒初到流沙河遇悟净一战,悟净隐入水下,八戒让悟空前去收伏时, “行者笑道:"贤弟呀,这桩儿我不敢说嘴。水里勾当,老孙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还要捻诀,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不然,就要变化做甚么鱼虾蟹鳖之类,我才去得。若论赌手段,凭你在高山云里,干甚么蹊跷异样事儿,老孙都会,只是水里的买卖,有些儿榔杭。”但凡像这种妖怪,悟空的斗争方法就是,先让其他师兄弟去逗引,将其诱至相宜处再出手降伏。

▲金翅大鹏雕

4号木雕倒是符合类似的情景,但从人物的穿着打扮看,所斗妖怪似是属于禽类,在取经路上所遇之妖唯一的禽类就是金翅大鹏雕,原著中七十五回至七十七回中,对其有所描写,是狮、象、雕中最厉害的一位,算是佛祖的舅舅,计谋最广,本领最高,是一位少见的追着齐天大圣打的厉害角色,但原著中并未有悟空师兄弟三人合力一起与之争斗的情节,不知是否是一种刻意为之的表现形式,但真实的反映了金翅大鹏雕的本领高强、神通广大,也表现了取经人在取经路遭受磨难后,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精神。

▲5号木雕

5号木雕,雕刻人物为4个,最引人注目的当是左侧两人,最左一人身骑枣红马四蹄疾驰如飞,马上一员战将也是枣红色圆脸,阔背腰圆,豹眼环睛,狮子鼻,大海口,鼻下八字须,满脸络腮胡黑硬似钢针,上身穿绿色窄袖战袍,腰间系带,外披黄色铠甲,头戴凤翅盔,盔头上还插着一翎雉尾,威风凛凛,双手正掣着一柄丁钉枣阳槊向后面来人搠去,后面来人则非常勇猛的躲过槊头将槊杆握于手中,正欲奋力往己方抢夺;

▲单雄信

再看后面来人身骑黄马,头戴幞头,也是豹眼环睛,鼻下两撇八字短须,满脸的络腮胡,虎背熊腰,赤膊上阵,下身穿蓝色裤子,脚穿黑短靴,气势非凡,勇猛过人。再往其右,还有2人,皆骑马头往回转,一个绿衣官帽右手捻须作文官打扮,一个憨态可掬指手画脚像是一个粗犷莽夫。

▲尉迟恭

这一场景,表现的也是隋唐演义中的著名故事“尉迟恭救主”,也叫“尉迟恭单鞭夺槊”。最右者持槊者为单雄信,夺槊的正是尉迟恭,最右二人,文官打扮的是唐王李世民,憨态可掬的是程咬金。这个故事最早在元曲中就有体现,包括在元代青花瓷器上也较为常见,着重表现了尉迟恭的忠义与勇猛,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于既倒,成为了经久不衰的传奇。

▲6号木雕

6号木雕,背景是一座城关,丁顺砌的灰砖城墙,城门为发拱券砌筑,门额上刻有三个字,现已漫漶不清,城上则为二层歇上顶的门楼,欲显的关墙高大。

在城关外,有三个人物,最左一人,像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身穿窄袖锦衣,腰扎黄带,头顶毡帽高高隆起,可能是赶路已久,满脸的倦容,正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左手放于左膝之上,右手似乎拄着什么兵器立于地下,现已残缺,身侧一匹鞍辔齐全的披鬃红马正低头吃草憩息;

▲杨四郎

再往右看是两个人物,一男一女,似乎年岁都已不小,男的头戴纬笠,八字胡,身穿窄袖黄地绿花长衣,上身还外穿着一件对襟的蓝色短袖上襦,腰间挎着一把弯刀,左手弯折抬起,右手则高挑灯笼向前看去,正向后边的老妇说着什么;后边的老妇绿布裹头,似是穿一身绿色衣裳,外套蓝色对襟比甲,左手似是挽着东西已不可详察,右手搭于身前男子左肩之上,也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前方休息歇马之人。

从场景看应当是在晚上,不然的话不会挑灯,重点是正在歇息之人,身穿锦衣却在晚上赶路,看来是不事张扬,正符合“锦衣夜行”的寓意,但故事的悬念也就在于此,是什么人在深夜憩于关城之下,而引得将军夜探、耄耋注目呢?这应当是杨家将故事中的“四郎探母”的情节,出自上党梆子戏《三关排宴》,经过多次改变,后被人民作家赵树理改变后被搬上大荧幕,并对京剧八郎探母产生影响。

▲7号木雕

7号木雕,应是杨家将故事“开诏赦忠”。背景像是在一个府第之中,檐下正中有一黄色门匾,上面字迹已脱落。这一场景中人物众多,最右三个人,一个头戴幞头展翅纱帽,身穿宽袖蓝衣,手捧圣旨应是殿头官一类的人物;其余两个皆穿暗红色窄袖长衣,腰间系带,头戴圆形尖角绿帽,作旗官打扮,每人斜扛着一杆令字旗;

▲“开诏赦忠”中的旗官

再往左这个画面则要有趣的多,正中一人坐在圆形鼓凳之上,身穿明黄色宽袖长袍,腰间系带,下身着裳,头戴珠冠,右手握着一把长物件倚在肩上,左手抬起像是在对地下跪着一人安排着什么,一看装扮非皇亲国戚不能所有;在其身后则坐着一位身穿窄袖蓝衫的大汉,身形魁梧,乌眉大眼,鼻嘴下黑须如针,头上挽髻,双手抱肘,不怒自威;大汉的身后则坐着一位老妪,倚坐在角柱之上;老妪身后角柱外侧有一牛角髻小孩正扭头向里观看,在其旁边似是坐着一位头戴帷帽者,依稀可见眉眼,应当是个女子。

▲“开诏赦忠”(局部)

再往穿明黄衣服的贵人左看,坐着二人跪着一人,坐着二人一个颏下皆是胡须,头戴展角幞头官帽,身穿蓝袍,另一个面上无须,身穿宽袖长袍,腰间缠带,头带黑色展脚幞头(一脚已佚),右手举起似乎也在同穿黄衣者讨论着什么;地上跪着的则身穿绿衣,头戴无角幞头,低眉笑眼,一脸恭顺的在听着黄衣者的言语。

杨家将的故事从宋代就有鲜迹,元杂剧中有“私下三关、盗骨殖”等和杨家将有关的剧目,至明代时终演绎成书。这幅木雕中,穿黄袍者可能为八贤王赵德芳,他手中拿的应当是金锏,其身后的大汉为杨六郎,六郎身后为佘太君,小孩为宗保,头戴帷帽者为六郎妻子柴郡主,八贤王身前坐者一为寇准,一为呼延赞。故事内容大概是金沙滩一战,杨家将被潘仁美陷害,老令公碰死李陵碑,七郎被潘仁美灌醉后乱箭射死。六郎为替父兄报仇进京告御状,但潘仁美为皇帝和潘娘娘所维护,虽被下狱但只判流放,不能被处死,并且皇帝听了司天监官苗士安之言为解不祥之梦要大郝天下。眼看着潘仁美要逍遥法外,八贤王与六郎定下一计,使六郎冲撞了八王后也被下狱,在狱中六郎将潘仁美杀掉为父兄报仇,第二天殿头官来颁诏时发现事情有变想将六郎问罪时,八王提醒他皇帝已颁下赦罪诏书,从而赦免六郎无罪。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杨家将故事在当地流传已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山西是金元杂剧和明代小说的重要策源地,现存还有金代的露台及元代的戏台,2012年壶关县发掘的上好牢宋金墓葬中,就出土有绘制精美的彩色“散乐图”,说明当地戏曲文化的昌盛。

而真泽二仙宫因祭祀的需要也有唱戏的传统,现存戏台始建于明代,并因此带动了当地戏曲行业的发展,其周边的村子在解放后还有许多剧团,那么是极有可能从事戏曲创作的,相同的故事和其它地区在细节上有可能是有所不同的,也很有可能对外输出戏曲文化,并对后来杨家将的故事形成影响。

▲8号木雕

8号木雕,刻画9个人物,最中者骑鹿额头大而隆起,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形象之一寿星佬,也称南极仙翁,以长寿著称;在其两侧各有4个人物,皆是脚踏祥云,左侧人物分别是韩湘子、何仙姑、蓸国舅、蓝采和,右侧人物分别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

这组雕刻表现的是八仙及南级仙翁赶去为王母娘娘庆寿的故事,故事见于明代小说《东游记》。但八仙的形象在晋东南地区元代已有,2004年屯留发掘的元大德十年(1306)墓中,已有八仙的彩绘壁画,寓意了吉祥如意、福禄康寿,也有团圆美满的含义。这幅木雕中,最有意思的当属左起第三个何仙姑的形象,既然是仙姑美貌自然要高于平常女子,在15个木雕中,其她的女子形象,脸庞皆是黄色涂抹表示,而何仙姑则是真正的人面桃花,面腮如桃,高人一筹,表现出了天仙的超凡脱俗。

▲9号木雕

9号木雕,这一场景,表现的是二十四孝中“老莱戏彩娱亲”的故事。《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背景为在一堂舍内,明镜高悬,中坐一对老年夫妇,正十分开心的看着地上装扮成小儿状正在嬉戏的老莱子,受这一滑稽场面的感染,家里的待者和仆人也都开心的笑了起来;而在老莱子的左侧下跪的一人,和其身后的两个头戴尖角帽的差役及昂首挺胸之人,则应当是来请老莱子出世辅佐楚惠王的皇差。

从这一场景中,不由得让人想到“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而珍惜父母俱在的天伦之乐,也表现了老莱子不慕功名富贵一心归隐的高尚情操,更体现了有道君王求贤若渴的思想。

▲10号木雕

10号木雕,表现的应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在“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书中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刘关张三人一顾茅庐未遇诸葛亮,二顾茅庐时,“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此场景刻画的正是二顾茅庐时,因天降瑞雪,三人均抬头向上望去,中间骑马着盔、窄袖蓝衣者应为刘备;其马前还有一牵马小厮,上身穿窄袖绿衣,下身着分裆裤,头戴毡帽;刘备左面骑马之人,头戴无脚幞头,身穿一领绿衣者,应是关羽,其面部还能看见部分枣红色,因抬头向上的原因胡须已佚;在刘备右边骑马之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穿窄袖蓝衣,头戴类似凉帽的铁胄者正是张飞张翼德。

《三国演义》的故事可以说是从古至今,经久不衰,在元杂剧中就多有表现,尤其是三顾茅芦的故事,已成为礼贤下士的的经典寓意。

▲11号木雕

11号木雕,一共七个人物,其中为三人,最中一老者,颔下胡须飘洒,穿蓝色宽袖红襟续祍勾边的长袍,腰间红带结络飘然而下,头戴道观,左手前指,右手拿令字旗,身侧纛旗高举;身前一人头戴二郎帽,身后藏着一个小娃娃,看起来天真无邪,头上两个牛角髻,右手拿着一个黄灿灿乾坤圈。在其三人前后,各有两员大将,皆顶盔贯甲,手中应也有武器,现在只有右面第一员武将的武器还执在手里,是一把琵琶,其余三人武器皆毁。

▲手执令旗的姜子牙

▲怀抱琵琶的魔礼海

这个故事表现的是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个场景,持令旗者为姜子牙,其身前着二郎帽者为杨戬,身后的小娃为三太子哪吒,前后四员大将应为魔家四将,怀抱琵琶者为魔礼海,其余三人为使青锋宝剑的魔礼青、持混元珠伞的魔礼红、使双鞭和紫金花狐貂的主人魔礼寿,他们四人原为佳梦关总兵,后被闻太师点将兵伐西歧,初姜子牙及哪吒众将皆不能胜,后得杨戬助力先将魔力寿的花狐貂杀死,又偷得了混元珠伞,又得到了丙灵公黄天化相助,才将四将杀掉,后四人成为佛教护教的四大天王。

▲12号木雕

12号木雕,表现的是一幅行色匆匆的夜间赶路图,一男子面如重枣,髭须飘摆,头系幞头,身穿蓝袍,背背斗笠,正骑在一屁枣红马上,左侧一童子左手按着马头向下,右手搀着老者左臂,应当是刚把男子扶上马,男子的左手则拊在童子后背,在这一过程中两人好像还匆匆交流着什么;在男子的马头右侧,还有一童子也是用左手相搀着老者,右手抡起了马鞭,左腿迈起,似乎立即就要打马出发;男子马后,还紧跟有一童子左肩负一水罐;三个童子皆是头梳双髻,上身穿无袖勾边的短衣,下身着裤。在男子的马前两个人皆是高挑灯笼,一个照于前路,一个看照老者上马。

这幅木雕可能是“五鬼闹判”,骑马者为钟馗,也有说是崔府君,看似一出滑稽剧,实则已有了趋福避邪的内涵。

▲13号木雕

13号木雕,这一场景,用一首李白的《送杨子》来表达再合适不过,“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送别不只有折柳,还有赠鞭

右手起第三个人物,不仅表现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脸上也是泪眼涟涟,右手拿着马鞭临行赠予朋友,是希望亲爱的朋友能快马加鞭、前程似锦;妻子在身后用手不停的轻抚他的肩膀,是想安慰他,可受他的感染也不禁掩面;而与其共执马鞭的朋友,也是十分的不舍,右手拿的洒斗已然喝干,只是不忍心放下,实在是不知道今日一别,何日才能相见;不远处他们二人所骑的马和驴也因多日的相处,到分别的时刻变的耳鬓厮磨。

这一组雕刻,生动的诠释了朋友情、兄弟情,“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伤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让人扼腕!

▲14号木雕

14号木雕,也出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构图的正中左面一个头梳牛角髻的小娃娃,肩披混天绫随风飘舞,胸套乾坤圈,左腿向前微曲,右腿向后发力,双手举起,脚下风火轮和手中火尖枪已佚,正是太乙真人门下弟子、陈塘关总兵官托塔天王李靖三子、武王伐纣的先锋官哪吒;

▲哪吒与龙王三太子

▲骑避水金睛兽的龙王三太子

其对面一人杀气腾腾,顶盔贯甲,骑避水金睛兽,手拿长戟者,乃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敖丙;再看他二人周围,波涛翻滚,鲤丞相、龟尚书、虾兵蟹将呐喊助威,两个皆为三太子为何争斗,只因天气炎热哪吒东海中洗澡,宝物混天绫晃动乾坤震响水晶宫,东海龙王派巡海夜叉李艮查看被哪吒打死,才引得龙王三太子出海与哪吒相争,不想又被哪吒打死,还抽了龙筋孝顺李靖做个束甲的腰带,果真是英雄年少,不畏强暴,惹祸还得趁早!

▲15号木雕

15号木雕,应当是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在元代钟嗣著的《录鬼簿》中,就曾收录了武汉臣的一出戏叫《女元帅挂甲朝天》,但是原文不详,不知是否和这幅木雕的内容有无关联。

木雕中间二人,左侧一位女子应为穆桂英,年纪看起来还不大约四十上下,发髻高挽,上身穿宽袖长衣,下穿褶裙双手捧印,精神抖擞;在其右侧一位将军,头戴插双雉的盔,身穿袒宽袖袍,肩披云肩,下着褶裙,左手拿着令字旗,正兴高采烈的望向穆桂英,可能是杨宗保;在她们二人左侧的小孩应当是杨文广,右侧为宣旨官。这个故事最主要旌表了杨家将的满门忠烈,谁说女子不如男,一心为国,已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

价值评析

1、历史价值

当央殿现存为元代结构,为万历二年因降雨受灾从神郊河南岸搬到现址,搬迁时有些构件已有了明代风格,后从明至今屡有修葺,但由于木雕为锦上添花的附属性装饰,具体产生于何时并无记载,最早为明代所有,应不会晚于清中期。理由如下:

(1)木雕风格具有高度的写实性,从艺术相通的角度来说,这种风格在瓷器上的年代则表现在元代至清康熙年间为主,就是高度还原真实的场景和事物,具体表现在木雕人物穿着的衣服和所使用的器物上,也表现在场景的塑造上,给人以很强的代入感,一看就知道是在干什么,不需要通过动作或形体去观察人物到底在干什么?如果有疑问,那也是木雕本身丢失了比较关键的信息。

(2)在木雕内容的选材上,从元散曲再到明、清小说都有涉及,但以元、明就流行的体裁为主,清代出现的体裁较少。

(3)木雕人物所著衣饰,以明代衣饰为主,如魔家四将所著盔甲,在甲的正中下方出现如鱼尾的鹘尾,这是明代战甲所独有。如果真要有清代遗迹的话,那就是6号木雕中的掌灯男性,所戴帽子像清代百官所戴,但这种帽子在元代已经出现,名为“纬笠”。还有就是10号木雕中牵马的小厮,从背后看毡帽下像是一个小辫。那么,我们也可以推断,当央殿下的十五幅木雕会不会不是一次雕成,或是经过后人的修补。但不管怎样来说,所流传的历史至少也在二百年以上,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10号木雕中牵马的小厮

2、文化价值

(1)文中把15幅木雕从左往右排序是符合我们现代人的视觉观看习惯的,如果把15幅木雕比作一个卷轴的话,应当是从右往左展开的,这也符合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书籍排版的方式。那么我们就会看到,第一幅木雕是表现女性忠君报国的穆桂英挂帅,最后一幅是打渔杀家,里面的萧桂英也是一位巾帼英雄。

以桂英开头以桂英结尾,这本身也是一种寓意,为二仙姐妹坤界楷模的具象化表现,而这两个桂英的形象所代表的也是古代女性忠君报国的典型形象,就连她们所具有的反抗精神,也是反抗搅乱朝纲或违法乱纪的奸臣恶霸,最终的目的还是维护皇帝的权威和统治,这也是她们卷首和卷尾的作用。其它的木雕体裁,则把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的淋漓尽致,总体包含了礼、义、仁、智、信等几个方面。

(2)木雕还展示了明代为主的人物服饰,各行各业的服制极具标识性,为我们研究明代服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科学价值

为了合适安排好木雕的位置,减轻木雕对主体结构的干扰,木雕主要采取了圆雕的方式,并安装在普拍枋和阑额之间。通过时间和实践证明,这种作法是科学的,也是可靠的,历经二百多年的风吹雨打,大部都保存下来,也没有对结构造成大的影响,可以说在结构上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并影响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后宫殿修建时木雕装修的处理,为研究明、清建筑的演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结语

真泽二仙宫当央殿前檐下木雕人物故事,雕工精致,表现出了那个时代当地木雕的发展水平;故事选材符合时代潮流,注重对儒释道三教的调和,有抑佛扬道的《封神演义》,有抑道扬佛的《西游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为何能包罗万象、气象万千,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断在兼容并蓄、吐故纳新,对我们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也是很好的借鉴;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发掘其精神内涵,讲好传统故事,做好保护工作,服务于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生活需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真泽宫山门

文|杨冠

图|杨冠 山西画报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霸国 |晋阳古城 . 中国庞贝 |祆神楼

云冈石窟佛眼回归 |平陆商代方鼎 往事

徐显秀 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 |大康通宝. 皇后 悲剧

羊舌上的晋国 | 发现 倗国 | 芮国虎妈 | 韩国劲弩之哀

63号墓秘密 | 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 | 虞国:昏君黄昏

山西古代壁画 | 眩晕的山西古琉璃 | 《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 |南涅水石刻 . 民间原力

蝴蝶结与太山唐代金棺 | 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

海昏侯的黄昏 |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刖人守囿:燕子奴隶 | 寂静鸣条岗 :驯龙者宿命

唐晋 | 徐 青藤 | 箭 响马到 陆浑戎 | 凤凰陨落顾炎武

山西浑源彝器往事 |五台山 金淳化元宝与大宋秘密

错金鸟篆铜戈 .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 .魏文侯之叹

粟特人 .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 | 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 | 巨碑沉陷 . 武则天

山西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

山西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最后的戎狄: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最 后的戎狄: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超逸绝尘网 » 穆桂英、杨四郎、孙悟空、姜子牙…山西这座寺庙里,有一“卷”特殊的古代人物故事